設計師們,你們想去哪裡工作?
上星期到上海參加了 2013 年的 User Friendly 大會,這是 UXPA 中國舉辦的第十屆用戶體驗行業大會,每一年參加的人數都不斷增加、規模也一年比一年大。UXPA (User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原本是國外的組織(原 UPA, Usability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作為分支的「UXPA中國」因為累積了十年的能量以及許多企業的強力推廣與贊助,因此邀請了許多國外知名的講者如 Donald Norman、
Jesse James Garrett、Josh Clark 和 Paul Adams 等。這次參加的人數甚至超越了國外的UXPA活動,多數都是來自中國大型企業的中高階主管、UX/UI 設計師。台灣這次則是有40幾位的與會者,這要感謝悠識數位 HPX 每年義務的揪團和宣傳,讓台灣的設計界朋友們知道有這樣的一個活動。
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為什麼設計師要去參加 UXPA 的活動,這是因為使用者經驗(或用戶體驗)跟設計息息相關,無論你是平面設計、視覺設計、互動設計、多媒體設計、介面設計、工業設計、網站設計,或是企劃人員、產品經理、行銷人員、研發工程師甚至中高階主管,應該都會牽涉到使用者經驗。舉例來說,一個消費者從看到一個商品的廣告開始,到店面或線上購買商品,拿到商品之後開箱的感受,將商品組裝並使用的過程,以及利用該商品產出結果的感受,一直到商品的售後服務等,這一連串跟使用者的接觸點都是使用經驗的一部分,每個環節都需要被設計。
因為在業界的關係,這幾年我們看到許多優秀的設計師朋友們往中國發展,主要的原因有幾個:
Jesse James Garrett、Josh Clark 和 Paul Adams 等。這次參加的人數甚至超越了國外的UXPA活動,多數都是來自中國大型企業的中高階主管、UX/UI 設計師。台灣這次則是有40幾位的與會者,這要感謝悠識數位 HPX 每年義務的揪團和宣傳,讓台灣的設計界朋友們知道有這樣的一個活動。
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為什麼設計師要去參加 UXPA 的活動,這是因為使用者經驗(或用戶體驗)跟設計息息相關,無論你是平面設計、視覺設計、互動設計、多媒體設計、介面設計、工業設計、網站設計,或是企劃人員、產品經理、行銷人員、研發工程師甚至中高階主管,應該都會牽涉到使用者經驗。舉例來說,一個消費者從看到一個商品的廣告開始,到店面或線上購買商品,拿到商品之後開箱的感受,將商品組裝並使用的過程,以及利用該商品產出結果的感受,一直到商品的售後服務等,這一連串跟使用者的接觸點都是使用經驗的一部分,每個環節都需要被設計。
因為在業界的關係,這幾年我們看到許多優秀的設計師朋友們往中國發展,主要的原因有幾個:
- 台灣的設計師或設計主管工作認真負責,吸引中國企業重金禮聘或挖角,因為需求量大。
- 這些被挖角的設計人才的薪資水準比台灣好,約為2~5倍。
- 這些中國公司名氣都很大,有些則是在中國的大型外資企業。
- 在台灣做設計做的很沒力。
在這次出差的過程中,我們到了深圳和上海拜訪了一些正在大陸工作的朋友們,有的已經在那裡工作了 3~4 年,目前都已經是身居設計部門的要職,帶領著數十位甚至上百的設計團隊。若不是在台灣有家庭小孩,我不知道有什麼理由不去中國發展,就像台灣南部的人北上工作、美國人到香港工作一樣自然。畢竟工作最終的目的在賺錢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好,當然工作的成就感和國際觀也是重要的考量。
那台灣的設計產業怎麼辦?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台灣的 IT 產業會落到這個地步,就是因為太著重於追求短期利益,擺脫不了 ODM 和 OEM 的代工思維,缺乏創新與創意,卻將降低成本當做主要的優勢。這次研討會期間有幸與 Donald Norman 和前美國 UPA 紐澤西分會主席陳先生(現任於美國 HTC)談論到台灣要如何面對產業升級和人才出走的挑戰,這當然是個難題,不過 Donald 的一句話卻讓我印象深刻:「If you want to build a brand, you won't get it done by building another laptop. Try to find the excitement, inside or outside.」意思就是說要做品牌就不要再做一些大家都在做的產品了,找到一些讓自己也會讓使用者興奮的點,創造新的產品價值和體驗。而設計人才的教育也是一個大問題,許多學校的設計教育和業界的需求根本搭不起來(那天聽到有學校還在教 FrontPage 和 DreamWeaver 就差點昏倒)。
但台灣的學界還是有少數的設計系教授跟業界走的比較近,能夠教導學生利用設計思維和 UCD 的方式做創新。例如這次帶領台科大和政大學生參加中國用戶體驗大賽的唐玄輝教授,他們這次的設計作品 HearMe 從 282 個團隊中脫穎而出,獲得本次大賽金獎,實屬不易。這其中沒有僥倖、沒有政治,而是扎扎實實的觀察與訪談使用者、找到使用者需求、解決問題,並以最適當的方式呈現出來的設計流程。
高興之餘,也同時憂心這些優秀的台灣同學,畢業之後會不會留在台灣工作(其中一位同學之前在 AJA 實習過)?但是我知道他們剛畢業留在台灣做設計的出路一定沒有比較好。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 薪水太低
- 一般的企業不重視設計,把設計當美工用,因此工作沒成就感
- 公司的產品千篇一律,不有趣
- 公司不知道什麼是使用者經驗,就算知道也輪不到我們來做
因此有機會的話,我還是很鼓勵優秀的 UX/UI 設計師(或其他專業人士)往對岸發展,畢竟這也是累積工作經驗和財富的好方法之一。對於想去中國發展的設計師們,我有一些建議:
- 確定自己的專業是中國所需要的。以互連網行業來說,目前那邊最缺的是 UX Designer 和 UX Lead,如果是 GUI Designer 那你得證明自己真的很優秀才行。
- 如果要去中國的外資企業,英文要好一點。
- 確定談到的 package 夠好,因為那邊賺錢也是要繳很多稅的,可能有部分薪資要拿發票來抵。也別忘了一線城市的房租和生活開銷都不便宜。
- 確定自己可以離鄉背井一段時間不會出事或家庭破裂,因為公司不見得有很多台灣朋友,你需要跟當地人交朋友打交道「接地氣」。
- 不要以為自己從台灣來很特別,對他們來說你就跟從香港或新疆來沒什麼兩樣。
- 公司的設計部門可能有幾百人,自己可能只是一顆小螺絲釘,因此無法天天都能做改變世界的工作。
- 有發展或升遷機會不要客氣,因為只要一猶豫馬上就被別人搶走,別小看他們年輕人的企圖心。
- 要勇於表達和展現自己的長才或設計,有時候普通的設計是被「說」成好設計的。
- 要不斷充實自我,如果不求長進,兩三年就會被幹掉,因為你比較貴。
- 多跟同樣在大陸工作的朋友保持聯繫,互通有無、互相扶持打氣。
- 北京空氣不太好且氣候極端、上海環境不錯但消費高、深圳東莞工廠和聲色場所多。
最近也常常聽到各種媒體在討論台灣的優勢是什麼,例如有人情味、工作勤勞有責任感、國民素質高等等,這些特質和文化是無法被取代的。但是在企業的獲利、專業能力、國家競爭力方面是需要靠政府、學校、企業、民間組織不斷地創新和進步,才能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而在這次大會中,我看到中國夾帶著龐大的內需市場,處處充滿機會,人們的眼神中個個充滿希望和競爭感,他們在快速成長和學習,如果我們不持續創新,現在表面上的優勢並無法維持太久。
但我們不能再拿台灣市場小當藉口,認為台灣已經沒有機會。身處在台灣的設計產業,我們仍覺得處處有希望,有很多人和組織(如 UiGathering、IxDA、HPX)一直不斷為這個產業努力,因為還是有許多方面可以用設計來讓這片土地更好,像是政府的行政流程與服務、觀光旅遊服務、企業創新轉型、金融服務、消費體驗等,都還有待我們一起努力。
但我們不能再拿台灣市場小當藉口,認為台灣已經沒有機會。身處在台灣的設計產業,我們仍覺得處處有希望,有很多人和組織(如 UiGathering、IxDA、HPX)一直不斷為這個產業努力,因為還是有許多方面可以用設計來讓這片土地更好,像是政府的行政流程與服務、觀光旅遊服務、企業創新轉型、金融服務、消費體驗等,都還有待我們一起努力。
說得非常好
回覆刪除請于更正:所謂陳先生並非前UPA主席,而是前UPA 新澤西州分會的主席,與UPA有些淵源而已。你和唐老師太抬舉了。希望能和台北的朋友一起努力。
回覆刪除有關UPA主席抬頭部分已予更正,謝謝指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