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A creative

競爭與合作,台灣與中國的互動設計現況


上一周在UI Gathering的聚會裡,遇上好幾位台灣介面設計界的同好,談起兩岸之間介面設計領域的差距,心中好不感慨。
之前在企業任職時,因為內部人力資源吃緊,我一直有再注意對岸的設計人才以及相關的資源。在成立UI公司之後,也陸續透過管道與對岸的設計師聯繫和專案合作,一直到現在。

在聊天中,朋友們都認為我們尋求中國的人力來協同開發是一種非常好,而且能夠節省企業經費的方式基本上,尋求外部資源協同開發是對的,但對於節省經費這個觀念實際上是需要修正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兩岸現實的從業環境大陸有非常大的競爭環境,從專業的角度來看,經過競賽和企業磨練出來的設計師,不僅質與量兼具,而且還具有國際競爭力,同時收費也已經凌駕於台灣從業人員之上。

何以致此? 我們必須要從整體的競爭力看起因為台灣一直是以代工市場為大,品牌的經營較少,往往都隨著客戶的行銷走向,當產品話題成型之後再快速切入,導入專業的生產效率,很快的把所謂的創意,執行成為普羅大眾可以消費的電子產品。而這一套,已經被快速崛起的中國廠商給取代,同時他們還具有一個充滿無限想像力的誘人條件,那就是內需市場。也就是說,光是內需市場的供給,設計從業人員的接案物件相比於台灣設計師們就多上許多,也意味著內地的競爭環境絕非安逸,而是充滿險峻而且頭角崢嶸。不諱言地,還是可以看到設計品質參差不齊,但是只要在一線城市能夠站得住腳的UI公司,基本上都是經過風浪洗禮而存活下來。

此外,在資源分享上,只要是3D從業人員都會跑去逛大陸的火星時代,裡面有非常多的教學,素材以及作品展示。同樣的,在互動或UI設計相關領域,我們可以看到CHINA UIUIRSS視覺中國ICONFANS 等各種資源分享的社群網站,反觀台灣,在磁吸效應的影響加上本身的內需人口較少,相關的類似網站也就無法與之抗衡。

另外,在國際接軌的議題上,台灣有一群可愛而且熱心的UI GATHERING志工們默默耕耘,努力要把UPA Taiwan 朝獨立運作的組織邁進, 但是UPA CHINA已經行之有年,本身的資源,議題和師資等都是國際性的水準。還有許多的國內競賽如"GUI icon contest",廠商贊助比賽"Arcsoft The future Touch",設計人才招聘專刊 "良木" 用來作為設計人才和廠商之間的橋梁 ,還有像是專精於介面設計的UI 公司 如"eico design"等,都已經經營了五年,就連國內ASUS也外包委託他們設計。

台灣的設計教育對於這一個環節也像是脫鉤一般,UI從業人員往往都要經過企業界的洗禮才能獲得相關知識和實戰經驗,兩相加乘,個人的感慨從此而來。所以,你現在還認為委託內地設計師合作還是經濟考量嗎?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