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A creative

創新像是釀啤酒,而不是擠牛奶

以我多年從事設計顧問的經驗來看,創新需要三個條件:文化、過程、跳脫。

首先我們來談談文化。這組圖很好玩,是美國幾個大型創新企業的組織架構圖 (搞笑版)。你可以看到每一家企業都有他們的特性跟特色。Google跟Amazon都是階層式架構,但是各個product line跟function team的互動模式不一樣,組織的面貌跟特性就不同。其他像Facebook是平行流動的,微軟看起來是各部門互幹的,Oracle的法務好像很強勢;Apple過去則是中央集權的,但是Jobs過世之後,就變成從中央散開了 (笑)
Types of Company Culture (Image credit: Organizational Charts, Organizational Charts: an update)

不同的組織,會有不同的創新文化。這六家都是美國的創新企業,也都很成功。但是他們的組織文化適合台灣企業嗎?我也沒有確切的答案。

姑且把美國大公司的例子放在一旁,回頭看我們AJA這家設計顧問公司的組織文化。2015年以前,我們的組織是很集中、架構明確的。三個老闆各自帶領團隊,嚴謹分工,各守專業分際。這樣子運作沒出什麼大亂子,有紀律、好管理,但就是少了點創新的火花,對於市場需求的變動也比較缺乏彈性。
2015年初的時候,我們自己發現這樣不行。創新突破不夠多,而且設計師的學習成長也逐漸停滯下來。整個組織運作結晶化、僵固化了。所以我們把公司裡所有設計師都找來,一起坐下來討論遇到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法。像是大家工作需要多點彈性,我們就一起討論彈性工時的制度,每週要1, 2, 4甚至是8個小時,由設計師們一起討論決定。大家希望績效能夠透明,我們就把一切都透明公開,包含每一個專案的接案金額是多少、獎金計算方式、日常的溝通互動等,全部都透明化。你可能很難相信,AJA現在的獎金制度已經設計成,三個老闆完全沒有辦法影響設計師的任何一毛錢獎金。夥伴們的成長目標自己訂,績效表現全都看自己的設計產出,一切往transparent, self-orgainze, work as a team的方向去走。

這些改變已經一年多了,我們的團隊也已經非常適應這樣的改變。事實上,整個AJA 2.0的redesign是由設計師們一起討論,一起決定的。所以討論定案的那一個下午,就可以看到每個人的工作模式不再是坐在位子上各做各的,大夥全都站了起來,互相討論、彼此交流。整個設計文化一瞬間就整個扭轉過來,那改變真的是很神奇的。所以我說,創新第一個需要的,就是開放透明的文化。

創新像是釀啤酒,而不是擠牛奶

再來,第二個,創新是需要轉化過程的。我覺得創新像是釀啤酒,而不是擠牛奶。擠牛奶大體上是一個有SOP、不太容易失敗的事情。只要乳牛有奶,擠奶的工人有一定的技能,誰來擠的差別並不大。每天能擠出的牛奶量、品質都是類同的,所以甚至換成用機器來擠也可以。這樣的工作比較穩定、不太會出錯,但也不會有什麼驚喜。

但是釀啤酒就很不一樣。
Innovation is like brewing

(Image credit: The Beer Guide — Gentleman’s Gazette, 10 Ways Beer Shaped Human Civilization)

啤酒的原料並不是另一種液體,而是固體的榖物。不管你是用大麥、小麥、黑麥去釀,原料都是固體。從固體到液體,從沒有酒精,到有酒精、有香氣、有氣泡,那是一個高度轉化的過程。很多人喜歡自己釀啤酒,因為這個過程很有趣,可以自己加進去很多變化,而且不保證成功。這當中包含穀類的篩選、磨碎、出糖、過濾、熬煮、冷卻、發酵等多道過程,蘊含有很多變化的可能性。所以你可以自由變化,釀一桶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荔枝啤酒、鳳梨啤酒、桑椹啤酒,這過程是充滿挑戰跟樂趣的。我想,這就是不少人把釀啤酒當做興趣,但是卻很少聽到有人下班後跑去擠牛奶的原因。

創新就像釀啤酒一樣,需要過程、需要轉化發酵,之後才會跑出真正新的、有趣的東西。

創新需要全局思考、跳脫框架

講到跳脫框架,我建議大家有空去看看Powers of ten這隻紀錄片。這是一支很有名的影片,在科技跟人文藝術這兩個領域,都非常有代表性。紀錄片全長9分鐘,從1968年開始規劃,中間陸續花了9年多的時間才完成。影片的第一幕從芝加哥公園草地上的野餐墊開始,逐步拉開尺度,展現出10的一次方、二次方、三次方,直到宇宙的邊緣,然後再縮回到10的負一次方、負二次方、負三次方,直到血管、細胞、分子、原子。
這隻記錄片結合了科學的精密計算,同時也展現了原創性的美感。我建議想做創新的人,可以耐著性子看完這隻紀錄片。利用這9分鐘的時間,想一想眼前的創新題目,並且試著往後看10年、20年,往外看看整個世界。把時間軸拉開,把尺度拉大,看待眼前題目的角度就會寬廣得多。創新就應該這樣,要能夠眼觀全局、跳脫既有的框架。

創新很難,所以才有趣

看到這裡,你應該會覺得創新超難的吧。要有開放的文化、醞釀轉化的過程,還要跳脫框架,而且還不保證成功。是的,創新真的不容易,誰跟你說把麥子做成啤酒簡單了?但也就是因為有難度、要突破、有企求,所以才會有出乎意料的結果。有空自己釀釀啤酒,加點新東西、失敗個幾次,你就走在創新這條路上了 🙂

註:本文轉載自 AJA 使用經驗總監 David 之部落格

AJA有新願景、新的品牌精神囉!

品牌設計精神 "Innovate your business with user experience."

AJA的設計精神,要能理性分析,也能感性體現,透過對人性的觀察,持續的溝通與探索,流暢且雙向的轉換感性與理性,最後落實為一個個精彩的服務,透過設計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改變。

大予設計的願景

以人為本、不斷創新,把感知與理性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DNA與夥伴(客戶)一起成長。
2009年我們從零開始創辦AJA Creative,6年之間成立了全台灣最大的UX設計顧問團隊,包含用戶研究員、資訊架構師、互動設計師、視覺設計師與前端工程師等。我們從互動介面的設計專業出發,逐步結合用戶觀點以及商業需求,更專注在創造更好的生活體驗,提供客戶全方位的設計服務,轉型成為UX設計顧問公司。

2015 年中招募,加入大予一起參與更棒的設計體驗!


2015 年中招募
AJA 大予創意設計是一個成長中的團隊,無論你是舊雨還是新知,只要你對於解決使用者的問題充滿熱情,並熱衷於改善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數位產品和服務,你就是我們需要的夥伴。加入我們,一起探索與發掘這個成長中的產業,這裡絕對是一個你可以一展長才的好所在。


Senior UX Designer
職務說明
資深使用經驗設計師,是團隊當中的關鍵角色之一。相較於UI Designer所重視的感性與美學,UX Designer則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來洞悉問題跟脈絡;有清楚的邏輯思辨與創意,來設計具架構性與延展性的解決方案;並且具有開放的心胸,來聆聽、溝通、與內外部成員團隊合作。


除了設計與研究的基本能力之外,我們更期望你能有獨特的生活體驗、有熱愛的事物,而且最好能夠有多元的背景與經歷。如果你專注在使用經驗設計,同時又是個業餘調酒師、衝浪高手,或領有獸醫或保險經紀人執照等,那你就是我們正在找尋的設計夥伴,而AJA這個少見的設計平台將會非常適合你。


其他工作內容與條件如下,如果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請隨時聯繫我們 :)


1. Conduct user research and get user insight.
2. Transfer user insight into solid design solutions.
3. Communicate design with stakeholders through prototype, wireframe & flowchart.
4. Evaluate overall usability as individual expert.
5. Team-work with project members across functions to get things done.
6. Facilitate good things proactively.


Qualifications:
- At least 3 years experience in UX design & user research.
- Ability to understand complexity and to simplify it efficiently & elegantly.
- Be open-minded and eager to solve users’ problems.
- Have great sense of both urgency & humour :)
- Flexibility for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vel.


學歷要求 研究所以上

工作經驗 3年以上



Project Manager
職務說明
在 AJA 擔任 PM,是一個有趣但也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你需要跟著總監一起去拜訪國內產業龍頭的客戶,理解客戶的商業問題與設計需求,因此平常就需要學習UX/UI的專業知識並累積各行各業的 know-how。對內,你需要與一流的設計師夥伴合作,協助設計師有效率地執行專案並產出超乎客戶期待的成果;對外,你需要對應客戶業務窗口各式各樣的需求,並同時考量客戶滿意度、時程、成本、資源,有能力做出適當且正確的回應。你是專案團隊中的明燈,也是專案成功的關鍵人物,因此如果你是一個隨和、喜歡幫助別人、有熱情、積極正面的人,這個角色就很適合你。


工作說明:
1. 蒐集並分析市場與產業訊息,並協助業務人員開發業務。
2. 執行設計專案之規劃、掌控、成本控制及結案。
3. 對外及對內溝通協助專案之執行、管理、問題追蹤及解決。
4. 需同時管理4-5個專案(UX/UI 設計案)。


加入我們你需要:
1. 具備兩年以上專案管理經驗,有設計背景者佳。
2. 高 EQ,溝通能力佳,具宏觀視野也注重細節。
3. 有設計專案或軟體專案管理經驗或相關證照者尤佳。

4. 個性積極、樂觀、開朗,喜歡團隊合作。





應徵方式:
請將履歷及相關作品 email 到 james@aja.com.tw,email 附件若超過 10MB 請提供下載連結或線上作品集網址。若接獲面試通知,面試地點於本公司: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環山路一段 48 號 10 樓之 1 (大直之星大樓)

邀請您成為我們的夥伴,大予設計 2015 年徵才啟事


AJA 大予創意設計是一個成長中的團隊,無論你是舊雨還是新知,只要你對於解決使用者的問題充滿熱情,並熱衷於改善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數位產品和服務,你就是我們需要的夥伴。加入我們,一起探索與發掘這個成長中的產業,這裡絕對是一個你可以一展長才的好所在。


GUI designer

需求條件:
  • 1 年以上 GUI/視覺/互動設計相關經驗
  • 熟悉平面設計軟體操作且能靈活運用
  • 能夠使用 3D 軟體或 AE 呈現動態介面尤佳
  • 對視覺設計與數位產品/服務具高度的敏銳度與好奇心
  • 對美感有異於常人的執著與熱情
  • 善於表達自己的設計並與能夠與研發人員溝通
  • 必須要能夠團隊合作
  • 面試請攜帶作品

應徵方式:
以上職缺皆可年後上班。請將履歷及相關作品 email 到 james@aja.com.tw,email 附件若超過 10MB 請提供下載連結或線上作品集網址。若接獲面試通知,面試地點於本公司: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環山路一段 48 號 10 樓之 1 (大直之星大樓)

    新年新夥伴,大予設計 2014 年徵才啟事


    AJA 大予創意設計是一個成長中的團隊,無論你是舊雨還是新知,只要你對於解決使用者的問題充滿熱情,並熱衷於改善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數位產品和服務,你就是我們需要的夥伴。加入我們,一起探索與發掘這個成長中的產業,這裡絕對是一個你可以一展長才的好所在。

    1. Senior UX designer/researcher

    Job description:

    • Conduct user research and get user insight
    • Transfer user insight into solid design solutions
    • Communicate design with stakeholders through prototype, wireframe & flowchart
    • Evaluate overall usability as individual expert
    • Team-work with project members across functions to get things done
    • Facilitate good things proactively
    Requirements:

    • At least 3 years experience in UX design & user research
    • Ability to understand complexity and to simplify it efficiently & elegantly
    • Be open-minded and eager to solve users' problems
    • Have great sense of both urgency & humour :)
    • Flexibility for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vel

    2. Senior GUI designer

    需求條件:
    • 3 年以上 GUI 或視覺設計相關工作經驗,並擔任過領導職
    • 熟悉軟體介面視覺元素,能夠有效溝通設計思路並具備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
    • 熟悉 iOS/Android/PC 等平台解析度規格並了解給圖規範與設計流程
    • 心思細膩,不放過任何一個像素,並有能力制訂設計規範
    • 有耐心、高 EQ,能夠直接面對客戶提案及溝通設計需求
    • 具有電子商務網站設計經驗尤佳
    • 必須要能夠團隊合作
    • 面試請攜帶作品

    3. GUI designer

    需求條件:
    • 1 年以上 GUI/視覺/互動設計相關經驗
    • 熟悉平面設計軟體操作且能靈活運用
    • 能夠使用 3D 軟體或 AE 呈現動態介面尤佳
    • 對視覺設計與數位產品/服務具高度的敏銳度與好奇心
    • 對美感有異於常人的執著與熱情
    • 善於表達自己的設計並與能夠與研發人員溝通
    • 必須要能夠團隊合作
    • 面試請攜帶作品

    應徵方式:
    以上職缺皆可年後上班。請將履歷及相關作品 email 到 james@aja.com.tw,email 附件若超過 10MB 請提供下載連結或線上作品集網址。若接獲面試通知,面試地點於本公司: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環山路一段 48 號 10 樓之 1 (大直之星大樓)

      設計師們,你們想去哪裡工作?

      上星期到上海參加了 2013 年的 User Friendly 大會,這是 UXPA 中國舉辦的第十屆用戶體驗行業大會,每一年參加的人數都不斷增加、規模也一年比一年大。UXPA (User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原本是國外的組織(原 UPA, Usability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作為分支的「UXPA中國」因為累積了十年的能量以及許多企業的強力推廣與贊助,因此邀請了許多國外知名的講者如 Donald Norman
      Jesse James GarrettJosh ClarkPaul Adams 等。這次參加的人數甚至超越了國外的UXPA活動,多數都是來自中國大型企業的中高階主管、UX/UI 設計師。台灣這次則是有40幾位的與會者,這要感謝悠識數位 HPX 每年義務的揪團和宣傳,讓台灣的設計界朋友們知道有這樣的一個活動。
      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為什麼設計師要去參加 UXPA 的活動,這是因為使用者經驗(或用戶體驗)跟設計息息相關,無論你是平面設計、視覺設計、互動設計、多媒體設計、介面設計、工業設計、網站設計,或是企劃人員、產品經理、行銷人員、研發工程師甚至中高階主管,應該都會牽涉到使用者經驗。舉例來說,一個消費者從看到一個商品的廣告開始,到店面或線上購買商品,拿到商品之後開箱的感受,將商品組裝並使用的過程,以及利用該商品產出結果的感受,一直到商品的售後服務等,這一連串跟使用者的接觸點都是使用經驗的一部分,每個環節都需要被設計。
      因為在業界的關係,這幾年我們看到許多優秀的設計師朋友們往中國發展,主要的原因有幾個:
      • 台灣的設計師或設計主管工作認真負責,吸引中國企業重金禮聘或挖角,因為需求量大。
      • 這些被挖角的設計人才的薪資水準比台灣好,約為2~5倍。
      • 這些中國公司名氣都很大,有些則是在中國的大型外資企業。
      • 在台灣做設計做的很沒力。
      在這次出差的過程中,我們到了深圳和上海拜訪了一些正在大陸工作的朋友們,有的已經在那裡工作了 3~4 年,目前都已經是身居設計部門的要職,帶領著數十位甚至上百的設計團隊。若不是在台灣有家庭小孩,我不知道有什麼理由不去中國發展,就像台灣南部的人北上工作、美國人到香港工作一樣自然。畢竟工作最終的目的在賺錢讓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好,當然工作的成就感和國際觀也是重要的考量。
      那台灣的設計產業怎麼辦?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台灣的 IT 產業會落到這個地步,就是因為太著重於追求短期利益,擺脫不了 ODM 和 OEM 的代工思維,缺乏創新與創意,卻將降低成本當做主要的優勢。這次研討會期間有幸與 Donald Norman 和前美國 UPA 紐澤西分會主席陳先生(現任於美國 HTC)談論到台灣要如何面對產業升級和人才出走的挑戰,這當然是個難題,不過 Donald 的一句話卻讓我印象深刻:「If you want to build a brand, you won't get it done by building another laptop. Try to find the excitement, inside or outside.」意思就是說要做品牌就不要再做一些大家都在做的產品了,找到一些讓自己也會讓使用者興奮的點,創造新的產品價值和體驗。而設計人才的教育也是一個大問題,許多學校的設計教育和業界的需求根本搭不起來(那天聽到有學校還在教 FrontPage 和 DreamWeaver 就差點昏倒)。
      但台灣的學界還是有少數的設計系教授跟業界走的比較近,能夠教導學生利用設計思維和 UCD 的方式做創新。例如這次帶領台科大和政大學生參加中國用戶體驗大賽的唐玄輝教授,他們這次的設計作品 HearMe 從 282 個團隊中脫穎而出,獲得本次大賽金獎,實屬不易。這其中沒有僥倖、沒有政治,而是扎扎實實的觀察與訪談使用者、找到使用者需求、解決問題,並以最適當的方式呈現出來的設計流程。
      高興之餘,也同時憂心這些優秀的台灣同學,畢業之後會不會留在台灣工作(其中一位同學之前在 AJA 實習過)?但是我知道他們剛畢業留在台灣做設計的出路一定沒有比較好。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 薪水太低
      • 一般的企業不重視設計,把設計當美工用,因此工作沒成就感
      • 公司的產品千篇一律,不有趣
      • 公司不知道什麼是使用者經驗,就算知道也輪不到我們來做
      因此有機會的話,我還是很鼓勵優秀的 UX/UI 設計師(或其他專業人士)往對岸發展,畢竟這也是累積工作經驗和財富的好方法之一。對於想去中國發展的設計師們,我有一些建議:
      • 確定自己的專業是中國所需要的。以互連網行業來說,目前那邊最缺的是 UX Designer 和 UX Lead,如果是 GUI Designer 那你得證明自己真的很優秀才行。
      • 如果要去中國的外資企業,英文要好一點。
      • 確定談到的 package 夠好,因為那邊賺錢也是要繳很多稅的,可能有部分薪資要拿發票來抵。也別忘了一線城市的房租和生活開銷都不便宜。
      • 確定自己可以離鄉背井一段時間不會出事或家庭破裂,因為公司不見得有很多台灣朋友,你需要跟當地人交朋友打交道「接地氣」。
      • 不要以為自己從台灣來很特別,對他們來說你就跟從香港或新疆來沒什麼兩樣。
      • 公司的設計部門可能有幾百人,自己可能只是一顆小螺絲釘,因此無法天天都能做改變世界的工作。
      • 有發展或升遷機會不要客氣,因為只要一猶豫馬上就被別人搶走,別小看他們年輕人的企圖心。
      • 要勇於表達和展現自己的長才或設計,有時候普通的設計是被「說」成好設計的。
      • 要不斷充實自我,如果不求長進,兩三年就會被幹掉,因為你比較貴。
      • 多跟同樣在大陸工作的朋友保持聯繫,互通有無、互相扶持打氣。
      • 北京空氣不太好且氣候極端、上海環境不錯但消費高、深圳東莞工廠和聲色場所多。
      最近也常常聽到各種媒體在討論台灣的優勢是什麼,例如有人情味、工作勤勞有責任感、國民素質高等等,這些特質和文化是無法被取代的。但是在企業的獲利、專業能力、國家競爭力方面是需要靠政府、學校、企業、民間組織不斷地創新和進步,才能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而在這次大會中,我看到中國夾帶著龐大的內需市場,處處充滿機會,人們的眼神中個個充滿希望和競爭感,他們在快速成長和學習,如果我們不持續創新,現在表面上的優勢並無法維持太久。
      但我們不能再拿台灣市場小當藉口,認為台灣已經沒有機會。身處在台灣的設計產業,我們仍覺得處處有希望,有很多人和組織(如 UiGatheringIxDAHPX)一直不斷為這個產業努力,因為還是有許多方面可以用設計來讓這片土地更好,像是政府的行政流程與服務、觀光旅遊服務、企業創新轉型、金融服務、消費體驗等,都還有待我們一起努力。


      視覺化就是對內容的再詮釋


      trend_of_iv-05.jpg
      數位時代9月份 - 圖像趨勢談

      兩個大脈絡,讓文字跟圖像的重要性,產生了大反轉
      我自己的觀察是,有兩個大的脈絡,造就了今天這些網站視覺化的現象。一個是文字跟圖像間的消長,另一個則是網路頻寬跟資訊的大爆炸。
      首先是文字的使用越來越少,圖像跟影片逐漸成為主流。這個脈絡得從30年前談起。回想一下,在那個書裡面很少有插圖的年代,大家都比較習慣透過文字來取得資訊,不論是閱讀的能力或是意願,都比今日相對來得高。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過去在做產品介面的使用性測試時,都會發現60歲以上的高齡使用者,比較偏好閱讀圖示下面的文字說明;而不是像年輕人一樣,先去辨認圖示,看不懂了才去看文字。年齡層不同的兩群人,對於文字跟圖像的偏好是很不一樣的。這是一種文化演進下,所造成的差異。
      除了書籍印刷技術的演變之外,新科技的出現,更促進了文字與圖像間的消長。像是現在手機的照相功能普及了,手邊可以顯示漂亮照片的螢幕變多了,新一代的年輕人每天都活在五顏六色的繽紛世界裡。在這個充滿視覺化元素的年代,我們喜歡看圖,看到流暢互動的東西會開心,這是很理所當然的。
      這個不可逆的趨勢,已經深刻影響了我們閱讀瀏覽的偏好。以現在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手機應用軟體Flipboard為例,想像一下,如果Flipboard裡的內容都是純文字,那翻起來一定很無聊,對吧。隨著我們每天拍的照片越來越多,每天瀏覽的影像越來多元,越來越高解析度,手邊的互動介面越來越有流暢有趣,圖像化的需求,就一定會一直拉高,不會再回頭了。
      另一個脈絡,則是網路頻寬不斷增加,每日累加的資訊量也會越來越多。
      從現在到2017年,預估全球網路的數據流量,每年會成長66%左右。66%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是照這種速度成長下去,未來四年,這些每天在我們身邊流竄的數據量,就會成長近13倍,這是很可觀的量啊。這多出來十幾倍的資料肯定需要一些轉化,才能變成人們可以消化吸收的內容跟應用。
      俗話說:「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現代人的俏皮話則說:「沒圖沒真相」,圖像跟影片還是帶有最多資訊,也是最有說服力的媒介之一。然而這當中除了純然的影音圖像之外,有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叫做資訊視覺化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資訊視覺化在電腦圖學領域已經發展20幾年了,目的在把大量的資訊,轉換成人們可以瀏覽、理解、探索的視覺化圖像與互動介面。舉個簡單易懂的例子,之前很火紅的實價登錄地圖(http://real-price.appspot.com/),不用一筆筆資料查詢比對,就可以一覽台北市的房價概況,這就是用Heat map來做資訊視覺化的好範例。從兩個大脈絡來看,在網路頻寬越來越大,資料越來越多的趨勢下,怎樣把大量即時資訊,分析轉化成簡單易讀的圖表,肯定會是個重要的議題。

      視覺化的本身,就是一種對於內容的再詮釋
      我覺得網站或是任何的介面設計,都不能為了圖像而圖像,為了學Pinterest而學Pinterest,而是要搞懂使用者的需求、弄清楚自身的內容特性,再來做視覺化的設計。簡單來說,使用者並不會純粹為了看大量圖片,來逛特定網站的,不然他們就直接把首頁設成Flickr就好了,哈。他們瀏覽網站的背後都有個目的,也許是為了掌握時事、為了放鬆心情,或是為了買到划算的商品。
      搞清楚這些需求之後,自然容易衡量圖形與文字的比例,以及資訊呈現的質與量,甚至是網站動線跟資訊架構。相反地,若是搞不清楚瀏覽者是誰,他們要的是什麼,改了半天,可能只是翻來覆去,讓人家更混淆而已。
      此外,我覺得視覺化的本身,就是一種對於內容的再詮釋。
      為什麼這張圖特別做破框處理?為什麼這一系列的圖不插在內文當中,而是放在文章後面,當做幻燈片播放?對我來說,視覺化是一種被設計過的敘事手法,選對了手法,內容就會脫穎而出。
      舉個例來說,最近剛改版的UsaToday (http://www.usatoday.com/big-page/) 就提供了另一種Big Page模式,以滿版的新聞圖片為主,加上標題跟日期,做成左右翻頁效果。這樣的瀏覽方式一推出,就大受好評。因為圖片更大、瀏覽更有效率,不只有身歷其境的閱讀感受,而且很快的就可以一覽世界大事。這就是一種讓真正的世界大事,可以充分突顯的敘事方式。當然,在這過程當中,總編輯的判斷與選擇,就會形塑出世界的另一種面貌,不論是歡樂的,還是現實殘酷的。視覺化的過程,就已經重新詮釋了內容。
      所以先搞懂使用者的需求,並且理解自身的內容特性之後,再去做視覺化是很重要的。不然真的會弄得四不像,明明是很嚴肅正經的內容,卻套個活潑熱鬧的視覺呈現,那就適得其反了。
      trend_of_iv-04.jpg
      USA Today

      兩個例子,看看資訊視覺化的不同面向
      有兩個具代表性的網站,分別展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資訊視覺化。一個是NewsMap (http://newsmap.jp/),這是2004年就上線的網站服務,一直持續運作到現在,有九個年頭了。這個網站透過自動化的演算機制,把Google News上的即時新聞,依照分類、關連性,以及重要性,優雅地把即時新聞的脈絡呈現出來。
      當下越重要的新聞就越大塊,相關的新聞則排列在一起,不同顏色則代表不同的類別。非常清楚明瞭,容易使用。
      trend_of_iv-03.jpg
      NewsMap
      另一個有趣的例子則是英國衛報,針對英國政府2011年的支出資訊,所繪製的資訊圖表(http://www.theguardian.com/news/datablog/2012/dec/04/government-spending-department-2011-12) 。這張圖表是互動的,以一連串的圓形,來呈現英國政府在每一個公共領域的支出概況。使用者可以點擊有興趣的類別,圓形會放大,呈現出更多數據跟細節,讓妳看清楚納稅人的每一分一毛都花到哪去了。
      這兩個例子,一個是即時新聞的組織跟瀏覽,另一個則有效地呈現出一大筆歷史數據的概觀跟細節。兩個網站的目的跟手法都不同,但卻都彰顯出了資訊視覺化的特色,值得作為參考。
      trend_of_iv-02.jpg
      The Guardian: Government spending by department, 2011-12

      最後,還是要回到人,回到人們使用的需求
      把視覺做得很花俏,或是把所有的版面都塞滿圖形,這是相對容易的。但是有太多過去的失敗例子都告訴我們,光是這樣做是行不通的。再怎樣豐富精緻的設計,第一眼會驚豔,但是看久了也會膩。那種真正會留下來,10年以後還會有韻味的設計,必定是巧妙地解決了什麼使用上的問題,而且在美感上做得穠纖合度、恰到好處。
      這都得回到人,回到對人的關懷跟理解。
      圖像化之外,我們更需要的是:有人味的設計。

      延伸書籍:
      設計的邏輯:INFOGRAPHICS 深入人心的視覺法則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handyui/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44234

      (以上內容轉載自大予創意 UX 總監 David 部落格)

      2013 Computex Taipei 展現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的新舞台


      近年來APP蓬勃發展以及使用者經驗設計的推廣,台灣設計界也開始調整過去以硬體製造為主與代工設計思維的商業模式。

      AJA 正在尋找使用者經驗設計師 (UE/UX Designer) 夥伴


      每次妥協一點點 產品就往零分靠近一些些

      有一次到校園演講,那天陽光普照,學生們充滿笑聲跟活力。不過轉個彎上樓,就整個傻眼了。

      老實講,不要錢的設計最貴

      在一般人的印象裡,設計是不用錢的。因為家裡做裝潢的時候,室內設計有時候是可以討價還價的,不用另收設計費;還有到印刷廠印名片的時候,通常老闆也會免費幫你設計名片,不僅用你喜歡的字型來編排,要是多印個幾盒名片,搞不好還會幫你做一個專屬的公司Logo。

      你準備好開始設計 Windows 8 APP 了嗎?


      大予設計誠徵 Web 前端設計師


      2012/5/30 更新:我們已經找到這個新夥伴囉,以後如果更多職缺,我們會公布在粉絲團

      AJA 大予設計遷移通知



      大予創意設計募集使用者研究對象


      (圖片來源:Rosenfeld Media, Flickr)

      設計師的社會責任


      週末的清晨,台北的天空依然濕濕冷冷,飄著細細的雨絲,假日還要這麼早起,心裡頭有一絲絲的小哀怨。

      AJA 誠徵資深使用者經驗設計師 (Senior UE Designer) 夥伴



      AJA 正在尋找資深使用者經驗設計師 (Senior UE Designer) 夥伴

      台灣介面設計/互動設計服務業的現況與挑戰

      從工業設計 (ID) 到互動設計 (IxD)

      台灣的電子產業以代工聞名,例如廣為人知的鴻海、廣達、英業達之外,品牌電腦廠商如宏碁、華碩也是有一定比例的代工業務。除了這些知名的廠商,更有數以千計的已上市、未上市的公司建構出生產各種硬體產品的供應鏈。硬體一直是台灣廠商的強項之一,因此無論在硬體的技術、成本,以及生產的速度,都非常的具有全球競爭力,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的知名品牌如 Apple, Dell, HP 等都採用台灣生產的電子零件或組裝、生產服務。

      To & From

      從事介面設計已近十載,一直以為介面設計只存在於電子世界,但最近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讓我覺得不良的介面設計,即使是在平面設計的領域,也會造成使用者的困擾。

      新案上線–App 2 SD for Android


      有用 Android 手機的人應該都遇過裝了太多的應用程式之後,手機內部內建記憶體很快就會不足,而導致其他功能也接著不正常。

      行動裝置、平板電腦的UI設計指南大集合

      轉載自 Mobile Web Programming
      這裡列出一些官方提供的使用者介面 (UI) 和使用者經驗 (UX) 設計指南連結,應該對於需要開發行動裝置應用程式或Web UI的人有幫助。這些指南中包含了設計規範、範例、小技巧和常犯的錯誤。雖然其中多數是針對原生的應用程式開發而撰寫,但同樣也可以應用在Mobile Web UI的設計上。

      回顧 2010,展望 2011


      轉眼間到了2010年的最後一天,回想起去年,我的創業夥伴毅然決然離開待了將近十年的公司,

      UI 設計外包答客問



      iPad 使用者經驗設計指南中文版 (三) - 從 iPhone 到 iPad 應用程式

      如果您已經寫了 iPhone 應用程式,必須知道如何加以修改,以完全善用 iPad 的優勢。您對 iOS 有些熟悉了,相對修改程式也比較容易,但在使用者介面和使用者經驗上仍是一個挑戰。
      重要:iPhone 程式如果沒有修改,還是可以相容模式在 iPad 上執行。這樣雖然還是可以讓 iPad 使用者執行應用程式,但卻沒有給他們 iPad 特有的使用經驗。

      iPad 使用者經驗設計指南中文版 (二) - iPad 主要功能與特性

      iPad 執行的是 iOS 3.2,所以 iPad 應用程式使用了許多與 iPhone 應用程式相同的 UIKit 檢視模式 (views) 和控制項 (controls)。因此,您在 iPhone 應用程式開發(以及《iPhone 人機介面指南》)的經驗便很有幫助。
      在這個基礎上,iPad 更提供了比 iPhone 更新且截然不同的使用者經驗。無論是它的大螢幕或是吸引人的介面,iPad 都提供了一個創造新一代應用程式的好機會。
      請務必從開發的過程中騰出一些時間來吸收 iPad 使用者經驗相關的知識,並加以發揚光大設計出令人驚艷的 iPad 程式。

      iPad 使用者經驗設計指南中文版 (一) - 簡介

      由於最近客戶在觸控螢幕介面設計的需求增多,我們也相對地需要不斷地吸收相關的知識,以設計出符合使用者經驗的介面流程和視覺。說到觸控,應該沒有人做的比 Apple 好。自從上個星期無意間看到 iPad 使用者經驗指南的相關文章,覺得有必要加以詳讀。雖然該指南是針對 Apple 的 iPad/iPhone 裝置撰寫,但有些內容仍然適用於平板電腦觸控操作行為的介面設計。在未來的幾年裡,平板電腦或觸控裝置的話題應該還會繼續延燒,有此設計需求的應用程式或產品應該也會增加,在閱讀的同時,我們把 Apple 的《iPad 人機介面指南》完整、忠實地翻譯成中文,讓需要閱讀該文件的人也可以輕鬆地了解其中的細節。由於內容不少,我們將在此部落格依章節發佈。

      iPad 的使用者經驗設計指南


      (轉譯自 UX Magazine 網站)

      aja 我們搬家了!

      親愛的夥伴們:

      華晶科技 T8680 照相手機 UI 小改版

      數個月之前,華晶科技 (Altek) 委託大予創意為旗下的1200萬畫素照相手機T8680 HD的使用者介面改版。雖然只是小改版,更換所有應用程式的圖示、系統狀態圖示、重要功能如錄音機和計算機等風格,搭配 ID上的小調整,在整體的質感上卻有了顯著的提升。以下是「整容前」和「整容後」的樣子,各位看倌是否也跟我一樣覺得煥然一新呢?

      溫暖人心的介面設計


      企業外包 UI 設計的五個理由


      易搜比 RSS Reader Android 版上市


      AJA 徵人啟事


      蘋果 iPad 上市有感



      大予為易搜比公司設計 Windows Mobile 手機介面


      競爭與合作,台灣與中國的互動設計現況


      上一周在UI Gathering的聚會裡,遇上好幾位台灣介面設計界的同好,談起兩岸之間介面設計領域的差距,心中好不感慨。

      介面設計師的武器

      我常常對設計師們說到界面設計是一種pixels之間的戰爭,外人以為我們光鮮亮麗,討論著操作流程,對著品牌跟設計風格有著崇高的理念與堅持。但是看不見的另一個角落,設計師們為了所謂的堅持,把字形或者是ICON做了更多的圖形化導致多國語言的工時增加,往往在夜深人靜時挑燈夜戰,孤獨的品嚐切圖帶來的無力感。

      圖形化介面設計的價值

      圖形化設計 (UI/GUI)到底重不重要?
      在市面上多的是Programmer腦力激盪所產生出來的創意產品,沒有設計,沒有User Experience不懂什麼叫UI FLOW,但是依然前仆後繼的衝鋒在廣袤無垠的虛擬世界裡,屢戰屢敗卻又越挫越勇。

      設計師的格局 - IDEO 執行長 Tim Brown 在 TED 中的演說



      點 View Subtitles 可以看我翻譯的中文字幕。

      10/GUI (Con10Num) - 另一種不同的多指觸控方式